[4] 发挥余热:枪王孙公子把扇摇 2011-08-28 19:48这是给大软写的专题,但里面有不少自己的真情实感,补充了一点点。
我很喜欢枪,从我记事开始。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就是两把盒子枪。当年我还有一条真正的武装带,腰插两把盒子枪,在胡同里横行的鸟样子,还是比现在穿着耐克纪念版的运动鞋滑着滑板车穿街而过要牛的多。好在那两把枪早已遗失,不然单凭那两只枪大小在真枪的1/2以内,还能发射子弹,恐怕难逃仿真枪的厄运了。(最近两年关于仿真枪被判刑的越来越多,我很无语了,一个孱弱的民族,怎么在虎狼的世界上生存呢。稳定压倒一切,但我小的时候,气枪都是随便买卖的,为什么社会治安远好于今日呢?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顾谓众官曰:“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丧,吾不能不为流涕也!”)
童年看了太多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当然其他的也很少。孔庆东:建国伊始,就涌现出大量的战争题材的长中短篇作品,塑造了许多鼓舞人、感染人的英雄形象。到50年代后期,军事题材之作以《红日》和《林海雪原》为标志达到了高峰。按照笔者的学术观点,当代文学中的军事题材作品,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取代了建国前的“武侠小说”的结构功能。革命军人代替了传统的“侠客”,革命战争代替了江湖仇杀,枪林弹雨代替了武功擂台。军事题材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主力类型,发行量极大,影响面极广,许多当代读者的启蒙读物就是革命战争文学。)我对枪的形象和认识完全被锁定在了上世纪40-60年代的样子里不能自拔。于是乎,无论国际风云怎么变幻,我自岿然不动。什么光枪、电子炮,一概不看,什么QUKE3一概不玩。夜深人静,扪心自问,我有些自卑,其实我也不是不想看不想玩,我理解不了。我活在了机械的时代,那个时代。
有人说游戏里面有政治。我冒着挨板砖的威胁也要说,我很承认这句话。在我的记忆里,在我记忆的那个年代,AK是一把多么神圣的枪,可以说谁拿着AK,谁就是革命的代表,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代表。以至于莫桑比克甚至把他画在了自己的国旗之上。不想风云变幻,现如今AK几乎被妖魔化成了恐怖主义的代名词,谁拿着AK,谁就是恐怖分子,就是被唾弃的流氓。而那把当年在我们看来只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才使的臭哄哄的烂枪M16(后来的M4),反而成为了正义的代表。你说帝国主义反动派靠什么办到的呢?不能不说游戏的作用居功至伟。比如最具代表性的CS。我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小孩指着某国的国旗发问:这是个恐怖分子的国家吧?
所以顺便说一句,什么叫恐怖分子,什么叫恐怖袭击。现在全世界让美国搅得好像只要是爆炸暗杀就都是恐怖分子的恐怖袭击。我始终认为只有将这种袭击不加区别地施加与平民的身上才能算恐怖袭击,而这种行为人才能算是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