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关闭窗口

正在与服务器连接,请稍候……

[6] 发挥余热:枪3——盒子枪
王孙公子把扇摇 2011-08-28 20:07

《荣誉勋章:空降神兵》之C96毛瑟手枪
《荣誉勋章:空降神兵》中只提供了两种手枪,一种是美军的M1911A1,这毫无悬念。而德军方面的手枪按理说不选鲁格P08也应该是瓦尔特P38手枪,这样的二战期间德军的制式手枪,但偏偏是C96毛瑟手枪。C96毛瑟手枪,听起来并不熟悉,但提起盒子枪,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名称之多可谓空前绝后,一般正式的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在中国因为该枪有一个木制枪套(接在枪手柄上就是枪托,可以抵肩精度射击,在一部前南的电影,不是《桥》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就有这个镜头,将盒子接在手柄上当做枪托,像用冲锋枪一样用),像个盒子,盒子英文是Box,于是被中国人直接音译为“驳壳”,于是驳壳枪成为了他在中国比较正式的学名。当然意译的盒子枪则更为流行;更夸张的称谓则是“盒子炮”,另外针对包括不同型号的C96毛瑟手枪,还有“自来得”、“匣子枪”、“二十响”、“快慢机”等称谓,都是极尽溢美之词。有人说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它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这其实并不准确,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德国陆军就曾订购了15万支9毫米口径的C96毛瑟手枪,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交付了13.5万支给德国陆军,当然这也是德国陆军正式装备此枪的唯一记录。显然在二战中德军并没有把它列入制式装备,但是这样一只在国外并不算显山露水的手枪,在中国近线代史上,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这只枪无论国共双方还是土匪军阀都将它视为至宝。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作为内战国家,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 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火炮、机枪、冲锋枪等武器进口收到比较大的限制(所以才有了上海滩的大规模军火走私),而被认为属于自卫武器的手枪则不在此列。驳壳枪这种性价比很高的“冲锋枪”就成了一时之选。手枪卫队营就是用这种那个武器装备起来的,出现在中国各派军队的系统之内,而威风一时。驳壳枪也因为在南昌起义中被后来的红军之父,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所使用而被冠以了“中国革命第一枪”的神圣光环。(而在李作鹏回忆录中更有一段我第一次看到的史料,未加验证,姑妄观之:据说这只驳壳枪是朱德自己花钱在德国买的,同时还买了4支花机关——下文会说到这个枪,后来在根据地,朱德自带驳壳枪,4个警卫员身背花机关,注:李作鹏当年就当过朱德的警卫员,我估计这5个人的火力在30年代初对付1个排得保安团绝对没问题。)在中国,驳壳枪已经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就像有的网友评论的那样“驳壳枪已物化为一种精神,其经典性镜头就是跳出战壕时我军指挥员举枪一挥:“同志们冲啊!”驳壳枪极具力度地掠过空气时那沉甸甸的分量感,带给人无比的激情与震撼,如果换成小巧的勃郎宁则会让人哑然失笑。而李向阳干脆锉掉驳壳枪准星以便于在腰间的武装带里抽插,一旦出枪必是潇洒地甩手一挥,也成为经典镜头。而现代影视作品中双手握枪的程式化动作让人感到机械和笨拙。当武器装备进入审美范畴,才可以说能真正产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大多有着浓郁的尚武情结。而它的萌生主要来自那支无数次进入我们梦境的驳壳枪,而不是飞机大炮。”
所以我要特别感谢《荣誉勋章:空降神兵》的制作团队的八辈祖宗,是他们让这样一只外国人不带劲,中国人特感动的手枪出现在了21世纪的游戏里。不过外国人毕竟是外国人,在游戏中,你依然要正直地握住枪把,像其他手枪一样射击,感觉上别无二致。他们是真的不知道,驳壳枪在中国从来是横转90度,将枪身的姿态由直立改为水平来进行射击。一般说来原因主要是冲锋手枪射击时枪口跳动严重,第二发以后的子弹就飞到天上去了。而这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把纵向跳动变成了在水平方向的散射面,具有冲锋枪扫射的杀伤效果。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驳壳枪的弹壳弹出是向上的,随着枪口上跳,很容易伤到设计者本人,所以横转枪身的使用方法就是一举两得了。很有人为我们民族的这种智慧而激动,但必须承认,外国人之所以没想出这招,不是因为人家傻,而是人家军事工业发达,枪械种类多,选择的余地大。中国当时四分五裂,贫穷落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能搞到一把连发的好枪,自然像宝贝一样对待,这点小毛病就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了。其实这个办法后遗症还是很大的,那就是无法瞄准,于是中国人又要靠勤能补拙去狂练了(这点和我们现在打网游练级还是有些神似的)。所以我们的这种聪明,实在有些心酸。
驳壳枪这支异国的手枪却被中国的精神所融化,融进了中国军人特有的魂魄。
从北伐、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驳壳枪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无数真实的或虚构的英雄正是用驳壳枪缔造出了一个红色江山。我们最后一次见到驳壳枪在战场的身影,甚至可以延续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你看那位持枪而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他手中的那把驳壳枪已经化作了军魂,化作了我们这一辈永不能抛弃的精神。


0条评论:

添加评论:

称呼: 邮箱(选填):
个人空间(选填):
留言:

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左侧验证码:
*邮箱只有本文作者可察看,不会公开显示。    记住我

本博客最新日志:

本博客最新评论: